接触连续检验和自我检验

 文章     |      2020-08-02 22:43
 
防差错在许多工厂所取得的成功超出我的想象。但遗憾的是,尽管防差错装置在可以检测工件物理状态的情况下发挥良好,但许多情况下,产品的质量只能凭人的主观判断去检验,对于后者,防差错方法无能为力。
尽管统计质量控制法比传统的判断检验法要好得多,但我仍然觉得统计质量有些美中不足。尤其是每当我想到,为什么防差错装置能够完全消除不良品,而统计质量控制却只能降低不良率呢?后来我想通了,统计质量控制体系是以预见性的检验为特征,之所以不能完全消除不良品,是因为统计质量控制属于抽样检验,而且采取纠正措施的速度比较缓慢。如果真的是这样,我想采用自检的方式,就是让操作工人同时负责操作和检验,可以提高采取改善措施的速度。
但长期以来,人们一直强调检验最重要的是客观,如果采取自检的方式,员工可能会放宽产品的质量或无意中把不良品放过去了。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强调要保证检验的独立性,即必须由不牵涉任何利益的品质部负责检验。
这不可避免地会延迟采取措施的时间,我觉得没有必要像流行的做法一样,只能在生产结束后对成品进行检验。为什么不让最近的人检验工件呢?最近的人,比如下一工序的员工,也可以充当检验员的角色。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一旦发现任何异常,信息可以马上反馈给上一工序的人。这样既保证了检验的客观性,也提高了信息反馈的速度。这就是连续检验的思路,在后来的实验中,这种方法在很多工厂中都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